中国教育发展研究院
China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stitute
推动站略发展 服务教育决策
首页
学院概况
通知公告
教育资讯
资讯详情
工作动态
学术研究
会员服务
分会资讯
历年简报
教育资讯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研究
分会资讯
会员服务
学会简报
政策规划
热点聚焦
战略研究
国际视野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16
首页
>>
战略研究
>>
指向工业4.0的教育研究
指向工业4.0的教育研究
来源:
|
作者:
jiaoyuin
|
发布时间:
2017-07-18
|
2488
次浏览
|
分享到:
工业3.0时代的教育研究①
编者按 《中国制造信息化指数》报告指出,对比工业4.0,中国制造业总体水平正由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在世界范围内,工业3.0时代的教育研究在聚焦哪些问题?什么样的教育研究会促进工业3.0的发展?本版开设“工业3.0时代的教育研究”栏目,介绍德国等国家工业3.0时代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欢迎相关专家学者踊跃参与,深入讨论,进行思想碰撞,凝聚智慧。
数字化和工业4.0是当下的时髦语。在各种专业性的媒体、会议和论坛上,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主题大概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当前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虽然有众多认为未来工业4.0遥远且渺茫的鼓噪,现实生活中却处处呈现着表征工业4.0之内涵的数字化现象,如卫星导航系统代替了传统的地图指路,计算机下载界面可以随时进行工作,通过“淘宝”等浏览器可以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机器人则可以为人类分担大量的工作等。
也许数字化革命会拥有一些当前让人无法判断其优缺禀赋的新颖性和好奇性,可它至今尚无法澄清一些诸如数字化革命可能会给工人提出哪些要求、教育事业及人力资源发展可能会面临着哪些挑战等人类应积极、无畏地应对的新问题。正因为如此,哪些原则、哪些行动领域、哪些人力资源发展因素能够作为工业4.0的发展基础,就十分有必要加以阐述了。
工业4.0与物联网
工业4.0之名源自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这些发展阶段是通过电气化(第一阶段)、规模化(第二阶段)、信息自动化(第三阶段)和大数据(第四阶段)等形式入场的。不过,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工业4.0常常是以“物联网”的形式进入人们眼帘的。数以亿计的仪器设备,或者更准确地说,物体潜在的相互联系能各自分别地关联在一起,而物联网恰恰营造了能够相互联接的环境,并进而联系生产、维护、变革、变异的过程。这些有关生产、维护、变革等的信息常常是依仗那些细小且呈整合态的计算机设备来实现传递的。这就意味着,与物联网关联的各种传感器等设备不但能记录物体的关联及人类行为的运作状况,而且还能表征人类行为、物体关联和环境设施等的聚集状态,进而实现信息传递的真正目的。除物联网之外,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存贮于云计算中的虚拟现实等都属于工业4.0的主要关注范畴。
工业4.0的这种通过网络来联接物体的行为是自我组织的。也就是说,它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永久地为人与人、人与机器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各种物理设备、管理界面等的可操作性提出要求或提供解决方案,并存于云计算中,而且可以永久保存。通常来说,工业4.0的优化效力包括解决方案的效率和效益以及诸如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等。为此,人力资源管理和专业人才资源开发将发挥重要作用。与此问题密切关联的还有未来人类应该学习什么?未来人类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工作任务,或未来如何在人与机器之间进行工作任务分配?未来人类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的隐私还能否自主控制?未来人类会沦丧为机器的奴隶吗?等等。
工业4.0的五大原则
上述问题已基本展示出了工业4.0时代适时的体验性、明确的功能性、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一体化和复杂性、动态性及不确定性等特征。面对这几大特征,究竟要考虑哪些原则?在机器和人类合作过程中,能许可哪些任务?诸如此类的疑惑,都需要加以研究、阐释。
通过人工智能来代替人类智能。通常情况下,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定制间的成本考量决定了人类运用人工智能以及更新技术设备等的频率,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公共管理部门、云计算以及其他机器设备等的投资利润。这就是说,最低工资诉求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利用机器设备、计算机终端和仿真机器人等来替代人类劳动的催化剂。久而久之,用人工智能来代替大量人类劳动的技术前提就被建立起来了。
劳动群体的去技能化。工业4.0倾覆了以前大规模化的劳动景象,因为机器接管了许多以前必须通过灵活运用人类劳动技能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如纳税申报、户口迁移及看病吃药等常态性工作任务,都已交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这就意味着,许多工作岗位对劳动对象的技能化依赖程度不断减少,劳动群体的去技能化现象日趋严重,结果导致许多原来由人类劳动技能来运作的工作岗位被淘汰出局,进而导致产生大批拥有某项专业技能的失业者,最终导致转岗就业培训成为必然现象。
劳动群体的技能升级。当前的许多现象表明,工业4.0的赢家大多属于信息产业工作人员、技术研发人员、物流人员和新兴企业机构员工等,因为这类人员在数据的交换、数据的应用定价、员工培训活动及其他有影响力的活动中具有绝对的发言权。
以主体视角观之,主客体间关系的不同存在于谁来当厨师、谁来当服务员等几乎所有的生活领域。工业4.0的主体视角重点关注的是,人在网络物理环境中主动性与自决性的核心作用,如使用物体的方式与范畴、人类与机器合作过程中的优先项、购买决策权的归属等。
与主体视角相反,客体视角关注的则是人在机器系统中的被支配性。网络组织专家艾利·帕里斯认为,自治和主权在个性化的张扬中隐去了各种类型的“过滤器泡沫”,进而致使人类完成了所有那些不是为了机械化和数字化太昂贵就是为了技术设计上不节约等原因而生成的所有任务。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在工业4.0运作过程中占统治支配地位的是网络物理环境本身,而不是人类自己。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查看全文 »
上一篇:
高教领域“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下一篇:
龚克:创新就要让思想冲破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