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研究院
China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stitute
推动站略发展 服务教育决策
首页
学院概况
通知公告
教育资讯
资讯详情
工作动态
学术研究
会员服务
分会资讯
历年简报
教育资讯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研究
分会资讯
会员服务
学会简报
政策规划
热点聚焦
战略研究
国际视野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2
首页
>>
学术研究
>>
关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
|
作者:
pmo286038
|
发布时间:
2017-07-13
|
1466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教育评价改革正在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关注热点。在有关当前教育现实问题的讨论中,常常把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归结为教育评价导向的片面性和评价机制的局限性,进而认为评价制度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这无疑对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和现实证明,教育评价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育体系的建设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多方面的推进性功能。我国教育评价正处在发展和转型时期,正在从以往比较单一的政府督导和政府主导的评价,发展为更加专业化、多样化的评价。而实现这种转型,以有效地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评价的专业化水平。因此,研讨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特别是强化教育评价的推进性功能与专业化建设问题,不仅是教育评价领域,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探索的现实课题。
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走向
教育评价制度涉及功能、目标、内容、方法、组织等多种因素,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为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为实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提供保障,将伴随不同阶段教育任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教育发展的重点将从普及基本教育转向着重提高质量,教育改革的重点将从体制转轨转向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从比较划一、呆板、封闭转向更加多样、灵活、开放。这就必然要求教育评价进行相应的改革,我国教育评价的现状从整体上来讲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缺少相对完整或者完善的科学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育评价的目标比较狭窄。尽管国家提出了按照教育方针进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评价要求,但升学竞争引发了强烈的功利导向,教育评价实际的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的学业知识,而不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二,教育评价的方法相对陈旧。既然学业知识是其评价的主要目标,因此评价的方法更多的是纸笔测试,学生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
其三,教育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评价的主体从宏观上主要是政府,社会参与不够、参与渠道不完善。
其四,教育评价结果的呈现过于简单。评价结果呈现出来的主要是分数,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仅仅依靠分数是不能完全反映其发展状态的,即使以分数呈现,对其背后应该发掘并可供学生、教师甚至家长更有针对性地改进的因素并没有呈现出来。
因此,教育评价的目标要从狭窄转向综合;教育评价的方法要从陈旧转向创新;评价的主体要更加多元;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要更加丰富、更加有效,要能够真正起到改进的作用。改变这种情况,克服这些弊端,教育评价需要实现制度性转变。
一是教育评价从专注督政转向督政与督学并重,更加注重督学。教育发展的重点正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过去30多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推进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受更多的教育。因此,数量的扩张必然成为一个主要的任务,这个任务现在基本接近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毛入学率都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现在的重点应该转向质量的提升,这既是教育内在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所普遍关注的重点。过去人们关注的是有没有机会上学,现在更多关注的是接受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这是一个大的转变,这个转变要求教育评价也要相应地变化。过去在数量扩张阶段,教育评价的重点在于政府普及教育的政策能不能得到落实,而当重点转到提高教育质量的时候,与人的培养和发展直接相关的教育教学(包括校内外)就成为教育评价的重点。教育教学的评价更具有专业性,既要有政府主导的督学,更需要多方参与的专业化评价。
二是从知识水平的测量转向对人的素养的全面评价。教育正在从学历本位或者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过去强调教育质量,更多的是强调学业知识水平。而现在教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关注能力和素质素养的提升。这种变化对评价来讲,也会有新的要求,当教育的质量更多关注知识的时候,我们测量的重点是考查知识水平,测量知识掌握的程度。当教育质量转向能力和素养的时候,仅仅评价知识水平已经不够了,它需要扩展为对人的素养的全面评价。
三是从封闭性的内部评价转向开放性的社会评价和国际评价。从社会开放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从学校和教育系统的内部评价转变为专业机构、行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专业化评价。从国际开放的角度来说,需要从单向的吸收转向双向的交流、从国内评价转向利用国际资源或参与国际评价。当我们的教育在对外关系上是单向吸收的时候,更多的是参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程度,以此作为评价我国教育的重要坐标。当我国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国际关系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候,我国的教育评价不必仅依靠国内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也可以吸收国际著名专家或专业机构参与专业性评价。不仅需要吸收国际的先进经验,同时也需要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以在国际教育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现在的教育评价应该比较我国和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的长处和短处。例如,现在参与PISA考试等就是参与国际评价。这个评价已经不是单向的、仅限于国内的封闭性评价。实际上,这种国际评价既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总结我国的成功经验。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查看全文 »
上一篇:
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教育的机会
下一篇:
袁振国:2030,世界教育的首要话题